LinkedIn近期發佈調查報告,調查六千名25到33歲的美國、英國、印度和澳洲人,其中近75%正面臨青年危機。
早於2001年已有西方學者提出Quarter-life crisis(青年危機)的概念,一般出現在 20至3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。根據英國衛報的報道,有 86%的受訪千禧世代面對工作、失業、負債及情感關係,會感到迷惘、不安、失望和寂寞,而受過高等教育的年青人更容易有這些徵狀。University of Greenwich 的Oliver Robinson教授表示,青年危機是邁向成人階段的必經之路,通常在25-35歲之間,尤其是在30歲前後。
英國「獨立報」列出以下幾個青年危機的徵狀:
青年危機的出現有不同原因,Huffington Post指出,社交媒體普及,現時的年輕人很清楚別人在做甚麼、有何成就,因而對比自己的失敗而感到焦慮。又或者對比於他們的父母一代,他們是「廢青」,反正父母甚麼也預備好,他們成長的環境相對沒有甚麼驚濤駭浪,所以更容易迷失方向。最後就是不穩定的就業市場,令他們只幹著薪水不高的工作。
香港的情況也是不遑多讓,低薪、「上樓」無期,是這個世代年輕人面對的共同問題。
那麼應如何從這個危機走出來,開展新的一頁呢?福布斯提出以下幾個方法:
與其等待別人給予機會,何不由自己創造?不要糾結為甚麼自己不適合去做某個工作。如果真的想做點東西,那有誰比你自己更適合呢?
只是不斷滿足別人的要求,不單是累,更會感到空虛,而且更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望。相反,更要專注自己,為自己而創造快樂的經驗。
當你用了大半生時間去聆聽別人的要求,要再聆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就不太容易了。嘗試安靜下來,想想自己做甚麼會最 enjoy最有滿足感,結果可能會令你出乎意料。
了解自己是誰,會留意甚麼,對甚麼感興趣,那裡就有機會。很多人其實未真正認識自己。去多嘗試新的事物,即使是微小平凡的事物,例如下班走不同的路線,看到不同的風景,都會找到新的樂趣。
人人都有抗拒或恐懼的事情,但這正使你發掘到自己的優勝之處,或認清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。有時危機就是轉機,「邊度跌低就喺邊度爬番起身」!
正如上文提及的Robinson教授指出,Quarter-life crisis使人由感到無奈困惑到重新出發,會經歷4個階段。就像由毛毛蟲蛻變成漂亮的蝴蝶一樣,很多人也與你有一樣的經歷。所以,要記住你不是孤單一人面對的。
你會唔會burnout緊但自己唔知? Burnout不但讓你上班沒心機,work-life balance失衡,忽視這個狀況,長遠更會導致抑鬱症等心理問題。立即check你係咪burnout?
工作的概念正在發生改變,工作和家庭的界線已經變得模糊不清,但愈來愈多香港上班族追求Work life balance,但work-life balance真的能解決問題嗎?
Fiona Wong
自由作家及翻譯 ,熱愛藝術、電影、旅行及花藝
4 分鐘閱讀